
不少人在持有住宅物業後,想要買第二層樓,希望能夠為自己帶來租金收入,或在將來留給下一代。無論如何,二次置業與首置不同,包括按揭成數、壓力測試、印花稅等等。對於有意購買第二物業的人士,一定做好功課,並在預算上多注意。今天的文章,將會讓大家更了解二次置業的相關事項。
文章概要
按揭成數
根據金管局在2023年7月7日的更新,凡是在這個日子或之後買樓的人士,可以獲得以下的按揭成數。香港政府放寬按揭保險樓價上限,以減輕首置人士的負擔。
樓價 | 按揭成數 |
$400-$1000萬 | 90% |
$1000-$1125萬 | 80%-90%(上限為$900萬) |
$1125-$1500萬 | 80% |
$1500-$1715萬 | 70%-80%(上限為$1200萬) |
$1715-$3000萬 | 70% |
然而,以上的按揭成數表,只適用於首置人士。對於買第二層樓的人士,並不能根據這個樓價按揭成數表來承造按揭。以$1000萬單位為例,第二物業是不符合九成按揭的要求。
安保公司規定,若承造六成以上的按揭(屬於高成數按揭)的話,物業只能用作為自住的用途。也因此,買第二層樓的人士很難再向安保公司解釋為自住用途了,總不可能兩間物業都屬於自住用。假設第二物業是屬於出租物業,那麼最高也只能承造五成按揭。
以$600萬樓價為例,若是首置者,可以獲得$540萬按揭成數,但是買第二層樓,只能夠獲得最高$300萬按揭成數。
壓力測試
另外,金管局也規定,所有置業人士在申請樓宇按揭時,必須接受壓力測試(DebttoIncomeRatio,簡稱DTI)。在2022年9月23日,金管局已經下調樓按壓測要求,首置人士的壓測不可以高於50%,若按揭利率上漲加息,則不可以高於60%。
然而,二次置業人士,壓力測試的要求就更高了。貸款人的壓測不可以高於40%,在按揭利率上漲加息後,不可高於50%。當然,銀行在計算收入要求的時候,也會考量到貸款人的每月供款。若申請按揭時,同時有其他按揭貸款,同樣會被列入供款與入息的比率當中。
印花稅
首置人士在買樓時能夠以第二標準稅率來繳付從價印花稅,稅額介於$100到4.25%,稅額是根據樓價來決定。假設樓價為$200萬,從價印花稅就是$100。但是,$600萬的樓價,從價印花稅則是2.25%,以此類推。
不過,第二次置業人士,根據《施政報告2023》,凡是在2023年10月25日起,所購買的住宅物業,新住宅從價印花稅(NRSD)將會從原本的15%調整至7.5%。若手上已經持有單位的話,若於一年之內脫售,就可以獲得退稅。
以$900萬樓價為例,若是首次置業者,只需要繳付$27萬(3%)從價印花稅。但是對於第二次置業者來說,就需要繳付$67.5萬(7.5%)新從價印花稅。無論如何,總比原先的15%第二物業印花稅來得好。
如何恢復首置人士身份
很多打算第二次置業的買家,都會因為以上的理由,而希望恢復首置者身份。因為,身為首置人士,可以獲得更高的按揭成數,壓力測試更輕松,印花稅也比較劃算。但是,要如何才能恢復首置者身份呢?
第一,第二物業買家可以將原本的單位業權轉讓給近親,包括父母、子女、兄弟姐妹、或配偶。第二,若第一物業是聯名持有,就可以將自己的業權轉讓給另一方。只要於一年內將業權轉讓,就可以恢復首置者身份。
不過,無論是哪一種甩名方式,都被視為樓宇買賣,同樣需要繳付從價印花稅及律師費。不要為了節省印花稅而隨意報價,因為若成交價格太低,稅局有權親自為物業進行估價,並向業主追討回印花稅的差額。
售出第一物業後退稅
只要在購買第二物業之後,於一年內完成第一物業甩名或出售,就可以獲得退稅,也就是原先繳付的多余稅額。不過,買家依然必須先繳付這筆7.5%的新從價印花稅,才能去申請退稅。
一手樓與二手樓
購買一手樓或二手樓,對於第二物業的按揭成數來說是否有什麼差別?基本上是不會有太大差別。
就以二手樓來說,一般的私樓只要業權良好,就可以按照正常的審批程序去處理按揭。而按揭成數亦會受到其他因素所影響,例如樓齡。樓齡越高,按揭的年期也會更短。
對於一手樓,若是現樓,將會以一般的按揭批核程序來進行。但是,若是樓花,就要看物業幾時會落成。
影響按揭成數的原因
除了安保,按揭成數還會受到不少因素影響,例如:
- 固定受薪人士:若每月擁有固定收入,就被視為固定受薪。若領取年終花紅,也可以算入收入當中。而以日薪計算的人士,也可以被視為固定收入,不過並不包括佣金成份
- 非固定收入:沒有固定收入的人士,包括:自雇人士和收入不穩定的人士。假設是以收取佣金為收入,那麼就只會計算最近六個月的佣金,然後取個平均數
- 收入是否來自香港:除非申請按揭者可以證明與香港有密切的關系,例如:被公司差派到外地工作,否則將不被香港按揭證券公司接受。另外,也可以通過書面聲明,表示單位將會給近親,以在香港定居
- 資產作為入息證明:對於沒有工作或者已經退休人士,可以用資產作為入息證明。但是,必須存放在銀行超過三個月,包括:股票價值、現金等。而物業價值,則只會估值一半,再加上必須扣減還未清還的按揭本金
總結
第二次置業的人士,相比首置人士需要支付的費用更高。因為需要繳付更高的第二物業印花稅、獲批更低的按揭成數、同時還需要通過更高難度的壓力測試。但是,無論如何,購買第二物業能夠為你帶來豐厚且穩定的租金收入,長遠來講,將會抵消這筆支出。因此,在選擇物業的環境、地點、樓齡、設施方面,一定要相當周全。購買到升值能力高的樓宇,將來才可以獲得更好的利潤。